北方的秋天很少下雨,只是风,会时有时无地吹着,接连好几天,秋风送爽,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凉爽下来。
即便是下雨,也不会持续太久,落了一小半天,雨不声不响地就停了,不晴也不阴郁。雨后天气清新,便真有秋天之韵味了。
雾散后,城市又慢慢凸显出巍然耸立的轮廓。一座座立方体,从平整的地面高高耸起,直插云霄。笔直的行道树,仍然默默无闻地矗立在街头巷尾、道路两旁。它们是这城市的守卫者,从年初站到了年尾,从去年站到了今年。
雨后的日子,天气格外清新。秋风缓缓吹来,风里带着些许凉意,还有那淡淡的桂花香,隐隐约约地招摇在你的鼻子周围。马路上,车来车往,偶尔一声汽笛从你的耳畔悠然传过。然后,周围又静了。
这样的日子,得出去走走,不然是对秋天的一种辜负。漫步田野,一块块农田有了丰富的气象。稻谷接穗儿,那分明是一田田金色的海洋;高粱,红了脸颊,它似乎偷喝了一壶女儿红;玉米,憨乎乎,露出一颗颗饱满的玉米粒儿,晶莹、灿亮……
不过,我并未去乡野,而是去了一个我熟悉不过的地方——图书馆。以前下雨的时候,我也多次去过。
我最喜欢这样的秋天,说不上闷热,也算不上寒冷,气温刚刚好。抬头看天,云卷云舒。远眺看山,起伏连绵。自然之景,一直默默地滋养着我们的眼睛。
就这样,我抵达了图书馆。寻几本心仪之书,找一个窗边位置,然后坐下。秋之书香漫卷,定能养吾浩然之气。记得以前下雨天,雨水敲打着窗玻璃,清脆作响,我也是在这样的日子宅家读书。茶几上,茶香曼妙,坐在沙发上看书,书香正好。不知不觉我竟然迷迷糊糊就睡着了。
而现在,我却毫无睡意,因为是在外边,而且是在这庄严肃穆的图书馆里。焉能有懈怠之心呢?图书馆并非乡间的瓦屋纸窗,却给人同样的安心。看书累了,暂时将目光移至窗外,天空清澈,树叶儿油亮,听着窗外树叶的簌簌声,缓缓地伸个懒腰,又将目光移回。
图书馆的楼下,既没有翠竹环绕,也没有松柏点缀,只是零散种了些花草。高高的一座楼,一座城市的精神文明的殿堂。平日里,忙于工作的人们是想不到它的。有了两三日的闲暇,才会不自觉地往这里走走,给我们的精神世界好好“充电”。
一个人的真正富足,并不在于物质上的种种享乐,而是在于心中的修篱种菊,在于心灵的丰盈。当你踏遍山海,你的心,肯定也会容纳天地万物。记得童年住乡下,屋子是土墙茅屋,下雨天,瓦片还会漏雨。那时读书,可谓坐拥风雨天,满目书卷字,只把苦当乐。可日子,我们也就这样一天天熬了过来,现在回头看,那段时光更为弥足珍贵。
谁说,读书就一定要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呢?真正的读书,和环境关系不大,眼睛里装着书籍,心灵中想着书籍,跟随文字一路思考,才算是跟着书籍去旅行,不会心猿意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