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副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听说邢台

韩英

国庆长假,入秋渐深,正是出去走走的好时光。听朋友说,市里在假日期间,新开设了“百泉之约城市旅游巴士”,绕行于几个景点之间。就这样,我坐上了免费大巴听说邢台。

上车伊始就感到人们的热情,车上有老人、孩子,甚是热闹。在大巴关门之前,上来了一位身着猴子造型的模特,头上扣着一个圆圆的大脑壳,屁股上翘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导游称他为“零零猴”。车一启动,导游便与“零零猴”一人一个麦克风,一问一答,互动起来。这个“零零猴”,一身厚重的行头裹在身上,尽管当天不算热,时间长了也会大汗淋漓。何况还得不停地说吉祥话,说邢台的人文历史,说一路的景点特色。我从小就是在邢台长大的,算是一个老邢台了。但是,我从来没有听人这么系统地介绍过我的家乡。

在车上,那位被称为“零零猴”的模特告诉乘客,济南有七十二泉,叫泉城当然不假;而邢台号称有百泉,叫泉城更是名副其实。他用相声贯口的形式,一口气报出了邢台一百个泉的名称,不由你不信。车行到百泉景区,才真的有了眼见为实的感觉。这是一个邢台新开辟的旅游观光点,从车窗里望出去,但见好大一片水域,竟然一眼望不到边。水面上波光粼粼,隐约有白鹅游动。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邢台周边确实有不少泉眼,泉水汩汩,形成大大小小的湖泊,鸳鸯成对,芦苇丛生。附近则是稻田交错,可以听到蛙声一片。但前些年因为种种原因泉水越来越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建设和生态修复,经过不懈努力,很多干涸的泉眼复涌清流,渐渐恢复了往日甘醴喷涌、水系沟连的景象,实在是喜人。

在车上听介绍,邢台的建城史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史书上说,商代的第十三位君主叫作祖乙。这位君主才能不错,治理有方。但是,爱搬家。他主政19年,搬了三次国都。先是从相(今河南省内黄县)搬到耿(今山西省河津市)。次年,又从耿搬到邢(今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市区的东面有一个园博园,南门外有一组群雕,就是还原的祖乙迁邢的场面。

可以想见,历史越悠久的古城,故事就越多。导游员介绍说,邢台历史名人多,历史故事多,成语典故多……举个例子: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役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与秦国名将章邯、王离所率40万秦军主力在巨鹿(现属邢台市平乡县一带)进行的一场决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最终,项羽率领的楚军大败秦军。经此一战,秦军主力尽失,极大地动摇了秦朝统治的基础。

据介绍,由于邢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因此产生了百余个的成语,这是对汉文学作出的重大贡献。这里提到的巨鹿之战,就衍生出三个成语:破釜沉舟、作壁上观、以一当十。诸如鹿死谁手、民脂民膏、铁石心肠、兼听则明、禁中颇牧、冯唐白首、安邦定国等成语,其原生地都在邢台。这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经典的历史故事,都是深厚的文化积淀。

邢台的历史名人也有很多,比如扁鹊。邢台的内丘县域内,建有一座扁鹊祠,至今香火缭绕。还有辅佐唐太宗李世民的魏征。《古文观止》这部书里,就收录了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可谓字字珠玑、句句良言,堪称当权者为官执政的警世通言。当然,邢台有名的历史人物还有元代的郭守敬。导游把郭守敬称为元代第一理工男。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197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这些命名足以证明郭守敬在世界科学史上的地位和荣耀。近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国人皆大欢喜。这条中轴线就是郭守敬与他的老师刘秉忠为元大都共同设计的。

从达活泉公园南门走进去,不到百米的地方矗立着一尊郭守敬雕像,他的身后是青砖砌成的观星台,再往北行大约百米,有一个郭守敬纪念馆。资料显示,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甲60号,也有一个郭守敬纪念馆。

一声道别,两个小时过去了。车内的热烈掌声,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下车的时候,脑子里忽然飞进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

一边又暗自想,我哪里是在看,分明是听了一路嘛。

版权声明 @ "邢台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