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瑞超 通讯员樊辰红、齐春佳)8月20日9时许,锻炼完身体,78岁的李合申像往常一样,来到南和区世佳花园小区28号楼下“上班”。
李合申的“办公区域”不大,是自家一处车库,“工友”是陪伴了他多年的万用表、锉刀、钳子、螺丝刀等,这些工具有的是他自己花钱买的,有的是他用废铁从废品收购站换来的。
工具虽多,但归类摆放,十分整齐。车库门口设置的“便民服务点”标牌,格外醒目。
采访中,不时有人推着电动车,或拿着自家的电壶、电磁炉等来找李合申。李合申戴上老花镜,忙活起来。“老人舍不得扔东西,也舍不得花钱买新的,一些用坏的东西,我尽力帮他们修好。”李合申说。
李合申18岁参军,在部队期间,他系统学习过汽车修理保养、油库设计等知识。转业回乡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帮单位同事修理车辆,并研究学习各种家电的维修。2007年退休后,李合申便开始义务为小区居民维修汽车、电动车及各种家电,到今年,他已义务维修了17个年头。李合申说,各种电器的运行原理大同小异,学起来很有意思。
一次,有人晚上给他打电话,称汽车出了问题,不能开了。李合申便用电话“遥控”指挥对方,排除了故障。“维修时间长了,大家都很相信我的‘手艺’。”李合申说,有时候需要维修的电动车、自行车等放在门口,却不见主人的身影,他就把车子修好,还放在原来的位置。
“我现在年纪大了,能发挥余热帮助别人很开心。”李合申说,只要身体允许,他会把“维修车间”一直开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