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明邢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市出台全省首个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行为规范

让温暖之城插上“志愿之翼”

本报记者 王帅薇通讯员吴芳

当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已经超过117万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达4800余支,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志愿服务参与主体广泛,服务领域范围不断扩展。

为更好规范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行为,前不久,我市出台《邢台市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提出遵规守法、诚实守信等20条具体要求,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事业长远发展,让温暖之城插上“志愿之翼”。

提升队伍形象增强志愿服务影响力

“绿丝带”爱心送考,为考生提供便利安全的出行环境;大学生志愿者根据专业特长举办公益培训班,陪伴留守儿童度过一个别样假期;敬老服务志愿团队上门帮老人整理家务,陪老人唠唠家常……在邢台市的每一个角落,志愿者们正以他们的热情和行动,书写着温暖之城的崭新篇章。

如何确保志愿服务影响力持续正向发挥,成为我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到当前阶段面临的一个问题。

《规范》坚持引导发展和规范管理并重,从遵规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形象、服从指挥、保护服务对象和志愿者合法权益、提供服务保障、开展应急志愿服务、禁止从事营利性活动、保守秘密、防止商业化炒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为志愿服务队伍提升形象、扩大正向影响力指明了方向。

“《规范》出台后,我们组织志愿者进行学习和培训,确保每位志愿者都能了解和遵守行为规范。”邢襄青年负责人介绍。

邢襄青年是一支平均年龄在28岁以下的青年志愿服务队伍,位于信都区信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这支队伍与社区居委会融合联动,无论是环境整治、助老助残,还是文化宣传、教育辅导,志愿者们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技能投入服务中。

这个暑期,利用每位志愿者自身专业特长,邢襄青年在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了暑期托管活动。学绘画、练乐器、读绘本、玩游戏……许多孩子在这里度过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

“社区有了志愿者的加入,服务效率和质量有了提高,而志愿者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服务也更为精准。两者相互配合,形成了良好的互补效应。”该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牛淑华表示,志愿服务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很多帮助,还传递了正能量,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保障服务质量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围绕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规范》提出,要自觉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展现厚朴善美、勤奋自强的城市精神;对所有的服务对象保持尊重、平等、热情的态度,按照职责规定提供志愿服务。

导诊、陪诊、心理慰藉……在市中医医院,一群热爱公益事业的年轻医护人员组成了一支陪诊志愿服务团队。团队成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得到了病患和医护人员肯定,同时助力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

据统计,该陪诊志愿服务团队的满意度达到100%,病患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也在明显提升。

“《规范》出台后,我们学习了各项具体要求,体会到服务群众不仅要注重医疗服务,还要从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出发,给服务对象充分的尊重、‘十分’的热情,真正把服务送到心坎上。”参加志愿服务的医生佘丽燕说。

同时,志愿者还需要认真参加培训,熟知并准确把握工作标准、流程、业务知识等,确保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高质量服务,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规范》的出台和实施,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志愿服务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激发了市民群众对于‘温暖之城’的向往。”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檀志辉表示,将加强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建设,积极拓展盘活各类社会资源,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为建设温暖之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

坚持规范引领促进志愿服务健康发展

为引领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健康发展,《规范》要求志愿服务组织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志愿服务组织章程、宗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保证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安全性。同时,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开展服务。

“爱心爸妈”是我市培育的志愿服务品牌之一。成立以来,该组织以关爱困境儿童为主要服务内容,通过组织志愿者与困难儿童“结对子”,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关爱。

截至目前,全市已组织3796名“爱心爸妈”与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其他困境儿童进行“一对一”“多对一”关爱帮扶。

《规范》出台后,该组织重新修订完善了活动章程,并且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保证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安全性,使得组织在管理、运营和服务方面更加规范、专业。

此外,我市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应急管理、医疗卫生、消防救援等单位,壮大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应急救援能力培训,助力志愿服务组织进一步提升服务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

“通过规范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服务流程,我市将打造出一批更专业、更规范的公益组织。”檀志辉说,届时,这些组织将为我市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不断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城市文明建设进程。

版权声明 @ "邢台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