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副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人生“三区”

董雪

身边又一个朋友去读博士了,还是全脱产学习,刚听说这个消息,我有点惊讶。因为单位正在进行人事调整,她也有被提拔的机会,这时去读书就意味着放弃了这一次晋升。与她聊起这一艰难的选择,她笑而不语,在纸上画出三个同心圆。

看我迷惑不解,她解释道:“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三区理论’,它将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分成了三个区域,分别是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她一边说,一边在最里面的圆圈内写下了“舒适区”三个字。“舒适区在最里面,是最熟悉、最习惯的领域,在这里我们得心应手,会感到舒适,也最容易懈怠。”接着,她在中间的圆圈内写下了“学习区”几个字。“位于舒适区之外的,是有挑战但仍可接受的学习区,随着能力的提升,它也可能逐渐转变为舒适区的一部分。”

“我知道了,最外面的圆代表‘恐慌区’。”我脱口而出。“对的。”朋友继续说:“这里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极度的不适会让人感到焦虑不安。”

朋友问:“你觉得,我们现在处在哪个区域呢?”迟疑片刻后,我缓缓地将手指向了最内层的那个小圈。她点点头,感慨道:“其实就是活在舒适区太久了,想来点改变和挑战。”看着眼前的三个圆圈,我陷入了沉思。

反思自己,三十出头,完全适应了现在的工作节奏和生活环境,虽然还没到不思进取的颓态,但也确实少了最初的昂扬斗志,每天按部就班,不愿做出改变。下班回到家中,习惯性地刷手机、网购、追剧,常常熬到半夜,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也想过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比如阅读、学习或是健身,可基本上都半途而废。所以,这些年下来,总感觉自己一事无成。

反观朋友,她有着非常清晰的规划,始终保持着向上的状态。工作没几年,就评上了中级职称,当我才着手准备职称材料时,她早已发表了好几篇优质论文。正是这几篇文章,让导师对她赞赏有加,帮助她成功申请到读博的机会。平常她喜欢画画,我们经常能看到她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画作,今年她还在夜校学习韩语,充实的生活、健康的状态让旁人羡慕不已。

巴菲特曾经说过,他的成功之道是在能力圈内行动,在舒适圈外学习。现在我明白了,面对人生“三区”,朋友让自己保持在舒适区的边缘,不断挑战能力的上限,这样一来,她的舒适区范围越来越大,恐慌区则越来越小,人生当然也过得越来越好。

我把这张画有人生“三区”的纸贴在了书桌醒目处,提醒自己,从现在起,戒断懒惰,迎接挑战,把人生的圆画得再大一些。我相信,只要我也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我的人生圆将会越画越大,未来的路也会越走越宽。

版权声明 @ "邢台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