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芳通讯员徐乐陶
11月7日早上7点,任泽区大屯乡小屯村的街道整洁有序,保洁员王书坤驾驶垃圾收运车缓缓穿梭其间。每到一户门前,他都熟练地将村民门口的垃圾倒入车内,再把空桶归位。
“以前倒垃圾得走老远,现在方便多了,每天早上随手把桶放门口就行。”村民吴振林称赞道,“垃圾清理得及时,村里环境变好了,大伙儿的习惯也变了,看见垃圾都会自觉捡起来,都愿意维护这份整洁。”
任泽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协调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宁介绍,由于村里自设的垃圾置放点零散、村民倾倒垃圾时间不固定等原因,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期面临着点多、线长、面广的难题,垃圾堆存积压现象时有发生。
为此,任泽区探索推出“公交站式”生活垃圾上门收集处理模式。村民将生活垃圾投至家门口的垃圾桶内,乡村保洁员利用早晨两个小时固定时段沿街收集,再集中转运至垃圾固定收集点,最后由第三方环卫公司调配密闭车辆转运处理,形成了“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全链条闭环,显著提升了生活垃圾的清理效率。
“为确保垃圾处理质效,我们还组建了专职巡查队伍,每天对清运情况进行巡查,通过问题‘清单化’管理、管理员量化评比等方式,保证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王宁说。
目前,任泽区180个农村已建立垃圾收集点500余个、垃圾中转站4座、生活垃圾综合处置中心1座,按照每300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保洁人员876人,“公交站式”生活垃圾上门收集处理模式基本形成,日均收集处理农村生活垃圾18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