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文静通讯员赵乐静杜静花赵旭
下调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改善住房信贷政策,减轻购房者还款压力……前三季度,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效,我市金融总量总体平稳增长,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320.28亿元,同比增长12.23%,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增速3.0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二。其中,前三季度,我市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635.02亿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信贷结构优化,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新动能加快形成,信贷结构也相应调整。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围绕实体经济发力,引导越来越多信贷资源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我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32%,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3.56%,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金融机构向盛阳新能源科技广宗有限公司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发放绿色贷款4000万元,进一步助推项目加快建设进度。项目以当地农林生物质为燃料建设生物质电厂,以电厂为核心建设园区综合能源中心,可为周边企业提供冷、热、电等能源。目前,料棚车间主体在建,扩建厂房主体完工,已安装设备。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邢台市分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接工信、发改等部门提供的风电、新能源等绿色项目,加大绿色贷款投放力度,提升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质效。截至9月末,全市累计发放符合碳减排支持工具要求的优惠贷款51.27亿元,支持25个项目,带动年度碳减排量约155万吨。
此外,着力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年,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的金融支持。政策出台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邢台市分行累计向金融机构推送三批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企业和项目清单,截至9月末,推动相关银行对清单内项目主体发放贷款超过36亿元;累计向全市金融机构推送54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2284家科技型企业名单,截至9月末,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84.61亿元,较年初增加53.61亿元。
深耕普惠金融,增强小微企业经营活力
平乡县一家儿童用品制造公司因无抵押担保,融资一直未解决。在了解到建行有一款信用金融产品后,工作人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申请了贷款。由于企业信用良好,不到10分钟,建行便向该企业授信100万元,而且利息低、随借随还。
今年以来,邢台金融监管分局在全市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引导金融机构持续深化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推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创新应用普惠信贷产品,优化信贷结构,主动对接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需求,充分利用企业纳税数据和社保数据创新信贷产品,为更多诚信纳税小微企业提供便利,破解小微企业“缺信息、缺信用”难题,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重。截至9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74.69亿元,同比增长28.77%,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6.5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为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存在首贷不易融资难、续贷不畅融资慢等问题,市政府办公室组织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开展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协调辖内金融机构入驻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首、续贷服务。截至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的首贷续贷服务中心已开始试运行,其中,宁晋县等3个县(市、区)已获批省级试点,信都区、南和区、南宫市、柏乡县正在积极申报争列省级试点。截至目前,3个省级试点服务中心累计为844家企业提供贷款服务。
融资成本下降,提振市场发展信心
9月下旬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快速落地了一揽子增量政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创设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邢台市分行多措并举提升利率传导效果,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推动贷款利率在低位水平继续下行,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效果明显。前三季度,全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分别为4.89%、3.78%,同比分别下降0.26、0.33个百分点。9月,全市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0%,比去年同期下降0.17个百分点。
采访中,企业家们普遍认为,今年以来,社会预期偏弱、经营主体信心不足是制约经济恢复的关键因素。眼下,货币政策走在市场前面,正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大家的经营信心正持续恢复,投资活动也有改善。
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一系列政策的累积效应已在显现,企业融资成本继续下行。公司贷款利率由年初的3.2%降至2.85%,本轮降准降息后财务成本还可能进一步下降,公司计划将更多资源投入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及人才引进等领域。伴随增量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质效将持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