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文静 通讯员李巍)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综治网格、金融网点、警格之间的协同效应,截至目前,已在全省率先创建县级行业主管(监管)部门、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三级联动的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网格化管理体系试点,进一步畅通基层非法金融活动防范治理的“毛细血管”,延伸风险排查、矛盾化解的“微观触角”,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在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网格化管理体系中,我市建立起县(市、区)一级处置中心、乡镇(办事处)二级工作部和村(社区)三级工作站,形成金字塔式的金融风险防控管理结构,1万余名二级巡查员和三级网格员成为防非处非的“生力军”。其中,县(市、区)一级处置中心由各属地处非办牵头,负责统筹处置非法集资(非法金融活动)风险隐患及涉嫌非法集资案件的立案侦查、追赃挽损工作。乡镇(办事处)二级工作部245个,明确二级巡查员1418名,负责研判处置三级站发现的非法集资(非法金融活动)风险隐患,及时向一级中心报告相关情况并协助做好处置工作。村(社区)三级工作站562个,明确三级网格员15038名,通过巡防、走访等形式,对村(社区)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登记,第一时间向二级工作部报告。
依托网格化非法集资防控体系,我市实施网格员常态化巡查制度,实现对非法集资等各类非法金融活动滚动式不间断排查,对排查结果实行月汇总,对排查出的问题挂账督办处置,初步达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的效果。各地通过明确网格化各环节牵头部门、牵头人员、职责分工卡死责任,实现各部门互相协同、分级负责、共同处置,做到同频共振,共同发力。此外,通过对三级网格员进行防非处非知识培训,发挥乡里乡亲见面多、交流更充分的特有条件,由他们开展的教育宣传更加贴近群众、入心入脑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