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今年完成121万余名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
构建防治服务体系 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本报讯(记者周林 通讯员何梅)“4月份脊柱侧弯筛查时,发现孩子腰段脊柱Cobb角为16.8度,比正常值超6.8度。”襄都区马路街小学一学生家长说,经过在市中医医院进行干预矫正,近期复查时已基本恢复正常。
据介绍,青少年脊柱侧弯早期表现隐匿,大多通过体检发现。青少年脊柱侧弯不仅影响学生的形体美观和心理健康,严重者还会压迫胸腔,导致肺活量降低、心肺功能受损、神经受压等。
自2023年起,我市连续3年将中小学生脊柱侧弯防控工作列入20项民生工程,构建脊柱侧弯“科普—筛查—干预—治疗”防治全链条服务体系,力争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矫正、早治疗”。今年,按照“应筛尽筛”原则,全市已完成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121.28万人,筛查率达100%。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护“脊”意识,市卫健委组织筛查机构开展进社区、进校园等方式的脊柱侧弯相关知识科普宣教,并现场教学“龙脊引导操”,帮助学生锻炼脊柱,增强学生预防脊柱侧弯意识。
我市在摸清全市中小学总数基础上,指导55家筛查机构深入学校开展脊柱侧弯筛查,同时补充完善电子脊柱健康档案。初筛异常的学生,可到33家定点防控机构复查。市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弯防控中心对确诊脊柱侧弯的学生开展自愿性干预治疗,制订个性化的干预治疗方案,采取以中医正骨为主,结合运动康复、力学呼吸康复训练等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提高干预治疗效果。
从市卫健委获悉,我市将继续完善政府主导、学校参与、专业支持、家庭践行的综合防控机制,全面统筹开展中小学生脊柱侧弯防控技术培训、科普宣传和干预治疗等工作,形成全员覆盖、学段衔接、康教结合的防控格局,保障中小学生脊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