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州老街焕发时代魅力
让历史文脉成为文化繁荣“活水源泉”
本报讯(记者冯安宏)11月8日晚,襄都区好南关街区人头攒动。游客或在邢白瓷美学艺术馆内驻足,细细端详釉色温润的瓷器;或捧一杯“邢州饮子”特色饮品,沿着青石板路漫步。沿街的灯笼次第亮起,暖黄的光晕洒在游人笑脸上。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为新时代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襄都区古城开发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徐兴龙说,邢州老街的修复和活化利用将始终锚定这一要求,推动历史文脉成为文化繁荣的“活水源泉”。
邢台有3500多年建城史,是华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持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精心梳理文化脉络,加大邢州老街活化利用力度,倾力打好“历史文化牌”,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奠定坚实基础。
改造后的邢州老街焕发新生。南北长街以创意墙绘点缀,咖啡、鲜花、甜品等小店自带文艺范儿,各类美食让人目不暇接,氤氲醇厚生活烟火气,成为备受青睐的网红打卡地。府前南街重现盛世风华,成为展示邢台历史文化的窗口。好南关集中展现民俗风情,青砖灰瓦的特色建筑吸引大量游客,“泉城扁鹊堂”旗舰店、邢白瓷美学艺术馆等成为一张张亮眼的文化名片。以爱情为主题的花市街,成为浪漫象征,鲜花瀑布、簪花少女墙绘等“甜蜜”打卡点错落分布,吸引游客携亲友恋人前来赴一场浪漫之约。
“立足全会精神,我们将以更开阔的视野推进文旅融合,让文化‘活’起来、旅游‘旺’起来。”徐兴龙表示,他们将继续深挖街巷、建筑的历史故事,依托邢州老街等文化地标,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将景区、城区融于一体,在保护中创新、在融合发展中提质,让文化旅游资源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