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席晶)张秀峰是临城县郝庄镇皇迷村的一名乡村教师。扎根深山任教34年来,她一人挑起多门学科的教学重担,培养出数百名大学生,其中还有清华、北大学子。她是学生眼中的“班妈妈”,更是乡亲们心中照亮山路的那盏明灯。张秀峰先后获评“河北好人”“省优秀乡村教师”“泉城好人”等荣誉。
1991年,张秀峰走进大山深处的皇迷小学任教。破旧的校舍、简陋的设施更加坚定了她“让每个孩子都能飞出大山”的初心。34年间,她先后承担起小学和初中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首创“诚信教学法”,把化学分子式编成顺口溜,带领学生自制教具做实验,让书本知识“活”起来。她坚持“批改作业不过夜”,34年累计手写教案20余万字,以严谨治学态度为学生树立了良好榜样。
除了常规教学,张秀峰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她教孩子们打篮球、跳绳,指导他们用画笔描绘大山美景,耐心引导内向的孩子变得开朗自信。当地百姓都说,皇迷村的孩子能走出去,多亏了张老师这盏“明灯”。
对班里的留守儿童,张秀峰给予母亲般的关怀。她在办公室设立“学生应急站”,常备药品,垫付医药费上万元却从不记账。学生张小雨回忆:“有一次,我发烧晕倒,张老师背着我走了5里山路去医院,还垫了药费却连顿饭都不肯吃。”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班妈妈”,这份超越血缘的信任,成为他们成长路上最温暖的陪伴。
张秀峰多次有机会调往县城学校任职,但她都婉拒了。她说:“我是大山的女儿,这里有我离不开的孩子。”如今,她像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扎根在青山之中,默默滋养着一代代学子。